這篇是跳得比較遠,跑到英國牛津去。因為好友提醒我在忘記感覺前趕緊把旅行中重要的心得給記下,所以這篇就來插隊了。

我從小就被教育要過得充實。小時候沒多作思考,想說就多安排些活動,讓自己的生活填滿了許多事物。工作之後也一樣,深怕自己遺漏了什麼,甚至連休假旅行時,行程排得滿檔,就是希望能利用有限的時間多去一點點地方。一直到這次旅行,我才發現其實生活中還有另一個選項-留白。適當的留白,讓我們的大腦休息,騰出一些空間,留給未來意外的驚喜。這份空白的感覺也成為我讓自己進入旅行模式的方法-一片夠大的綠地,再加上緩慢的時間,讓我能空出心情,接受並享受旅行。關於這個概念,有個地點讓我印象特別深刻,便是離開德國去英國走訪時重要的景點-牛津大學。

初到牛津時,一在B&B安頓好,便迫不及待地到街上逛逛,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便是要拜訪牛津大學。然而在街上一連問了好幾位路人大學在哪,得到的答案都一樣:"The college is in this town, but the buildings are spreaded everywhere."(學校就在這個城市裡,只是建築散在各處。)這對我這種第一次來的觀光客其實很困擾,因為我只是想知道學校在哪裡而已。得到了一個似懂非懂的答案,沿著路一直走著,有個告示牌吸引了我的目光:"牛津大學公園"。我想說太好了,總算找到些線索。進到公園後,第一個感覺就是"空"。在一片很大很大,又綠油油的草地上,每個人的步調都慢了下來。我腦中一邊想著國內學校大興土木,而空地不斷減少的景象,一邊腳步放慢,讓自己融入這個氣氛中。

牛津大學公園的牌子

Park Signal.JPG

 

一大片綠地

Oxford Park.jpg   

公園內活動的人們

Oxford Park and People.jpg   

 

我遇見了三位正在享受午後陽光的女孩,問了她們學校的確切位置,得到的答案依然相同,如果我能給個學院名稱的話,她們會更清楚。接著她們建議我,去找像學校工作人員的人。我剛好看見有位滿頭白髪的先生在運動,便向他走去,問了我的問題。他說他是學校老師,他可以給我一些指引。指指旁邊有棟建築,說道:"你知道盤尼西林就在那裡發明的嗎?而我曾經被這種抗生素救過。" 他問我是打哪兒來,等我回答,他露出驚喜的笑容,說他曾經和來自臺灣的政府外派人員一同作過研究,那個人返國後還當上了某某部長。我只能說,實在太幸運,一問就問到和自己家鄉有淵源的人。

 

老師指給我看的建築,盤尼西林就在這裡被提煉出來

Penicilin Building.jpg  

 

得到答案的我固然開心,高興自己總算找到了和學校有關係的景點。然而印象更為深刻的是,以牛津大學這樣的知名度,其實大可把這塊綠地拿去擴充室內空間,但他們選擇了保留。或許便是希望,透過這片空間,大家能轉化一下心情,把大腦的空間釋放出來,或是作個重整,休息片刻,再重新開始。畢竟人腦和CPU不同,不是丟愈多工作就產出愈多,我們需要一點空間,去作更深入思考或發想的準備。而這"留白"的概念,在稍晚幾天去劍橋大學時也有看到,後來在德國威瑪"歌德花園小屋",又再度印證。

 

牛津大學化學系無機化學實驗室,就在街道旁

Chemistry Dept Signal.JPG

 

我在馬路對街拍實驗室的外觀

 

Chemistry Dept.JPG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ntz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